语文作文
编者按: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要求“文体不限,诗歌除外”,按说考生可以尽情选择恰当的文体去表达,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。考生要么“议论”,可议论得干瘪无华,要么“记叙”,却记叙得“幼稚浅薄”。专家怎么看“文体不限”?今天南师大骆冬青教授谈的是高考作文中的“文体”。
文体远不止“记叙”和“议论”
高考作文有一项规定,叫做“文体不限”。对“文体”的理解过于宽泛。众所周知,通常所谓的“记叙文”“议论文”,是给学生练习用的训练式文章,并不是独立文体。对高中生,我以为,早就该进行提高式的文体训练了。
从初中到高中,我们已经接触到许多文体,例如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戏剧等等。各种不同的类型,你很难想象用读侦探小说的方式读《红楼梦》。也就是说,每种小说有每种小说固定的程式。
各种“文体”,给我们不同的程式,也给了我们不同的期待。我们失去了丰富复杂的“期待”,也就失去了创造的动力。当我们仔细回想,我们学过的那么多的文体,我们或许就有了一种“底气”和“依据”,就有了自由选择的可能和空间。
高考作文,我们可以写的文体,无限多种。甚至,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种文体。写“记叙文”,可以写记叙类的散文、小说、戏剧……等等,都可以。开放了“文体”观念,就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、眼界,就可以放飞我们的想象力。通常认为的记叙、议论这样两分法之所以是错误的,就在于把那么复杂、那么丰富多彩、那么具体细致的“文体”期待给忽略掉了。我们眼前本有无数条路可以选,而我们只给自己两条,这两条路就是“大路朝天,各走半边”,就很难走了。本来是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现在告诉你,只有两条路可以走——这就把原本具有的无数可能的选择,变得狭窄化、狭隘化、狭小化,最终,让我们无法选择。
高中生作文为何那么幼稚?
在高考时发挥自己积极、自由的想象力,是高考作文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。最近几年情况却不大好,个人感觉似有下滑下降的趋势,表现是文章变得幼稚化。这主要体现在记叙类文体上,写得像小学生的作文。
高中毕业生已经成人,为什么写的作文还那么幼稚?我想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“文体”的理解有偏差,还是写貌似训练体的所谓“记叙文”。这种低级层次写作,幼稚化,甚至弱智化,就是必然的结果。
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,往往是要我们写真人真事,却逼得我们必然撒谎,真是悖论呀!所以,有人说,我的第一次撒谎经历就从写作文开始。它用“真人真事”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。解放了“文体”观念,才能解放我们的想象力和思想,让我们的心灵远游。那么,需要的是假设、虚构,需要的是无羁的想象和创造。在一种想象的情境中,我们却真正进入了一种特别的情感世界。当我们写自己真心地感觉到的某种喜怒哀乐时,却正需要我们用虚构的方式来写。
我们高中生正值青春期,裹挟着强烈的激情,怎么会被“真人真事”这样的生活经历限制住呢,不可能。突破这种限制,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进入到自由的、飞翔的一种状态。而不是把自己一直低低低、低到尘土里。
高考中“文体”的开放,逼着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,自由地选择,将自己最深刻、最主要、最美好的东西,用一种最精炼的方式,展示出来。
[出处:]